1、关于社会政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社会政策对象是指具体实施社会政策的组织
B、特惠型社会政策无需复杂的对象甄别程序
C、普惠型社会政策易于避免“贫困烙印”问题
D、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政策的普遍型特点呈加强趋势
正确答案为:C
解析:普惠型社会政策的优点是对象覆盖面广,社会效益大,不需要复杂的对象资格甄别程序,因此可以避免"贫困烙印"等问题,故C正确。社会政策的对象是指各项社会政策所针对的民众,即社会政策范围中各类社会福利项目的受益人和各项社会服务的接受者,故A错误。特惠型(又称选择型)社会政策则是指只向具有某些特殊困难的个人和家庭提供特殊的福利待遇和社会服务。故B错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政策的普惠型特点弱化,特惠型特点上升,近 10 年来,我国社会政策的普惠型特点又再次上升,故D错误。
2、根据民政部财政部关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指导意见,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程序是( )和指导实施。
A、拟定计划、申报预算、组织购买
B、拟定计划、组织购买、签订合同
C、编制预算、拟定计划、组织购买
D、编制预算、组织购买、签订合同
正确答案为:D
解析: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程序包括以下 4个环节:
(1)编制预算
(2)组织购买。
(3)签订合同。
(4)指导实施。
3、根据《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办法》,最低保障生活边缘家庭一般是指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其财产状况符合相关规定的家庭。
A、1.2倍
B、1.5倍
C、1.8倍
D、2倍
正确答案为:B
解析: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一般指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 5倍,且财产状况符合相关规定的家庭。
4、城市居民老韩一家,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全家无固定收入来源,老韩身体残疾无法工作,依靠妻子外出打零工补贴家用,根据《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办法》,当地街道办事处对老韩一家的家庭经济状况应当( )核查一次。
A、每月
B、每季度
C、每半年
D、每年
正确答案为:C
解析:《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办法》第三十一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对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经济状况定期核查,并根据核查情况及时报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办理最低生活保障金增发、减发、停发手续。对短期内经济状况变化不大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每年核查一次;对收入来源不固定、家庭成员有劳动能力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每半年核查一次。核查期内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经济状况没有明显变化的,不再调整最低生活保障金额度。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前款规定的核查期限可以适当延长。
5、根据《特困人员认定办法》,财产符合当地特困人员财产状况规定的下列人员,可纳入特困人员救助或供养范围的是( )。
A、朱某,19周岁,无直系亲属,生活困难,以打零工为生
B、秦某,35周岁,四级肢体残疾,与父母相依为命,依靠父母工资生活
C、尤某,60周岁,丧偶,生活困难,唯一的儿子常年在外打工
D、许某,67周岁,无亲无故,承包地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生活来源
正确答案为:D
解析:城乡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应当依法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无劳动能力(A错误)、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BC错误)。
6、根据《特困人员认定方法》,下列特困人员,可以享受特困人员供养待遇的是( )。
A、周某,65岁,走失后被宣告失踪
B、吴某,经康复训练后恢复了劳动能力
C、郑某,依法被判处刑罚且在监狱服刑
D、王某,考入某中等职业学校
正确答案为:D
解析:《特困人员认定方法》第四条 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应当依法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
(一)无劳动能力;
(二)无生活来源;
(三)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故选D。
第二十四条 特困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终止救助供养:
(一)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被宣告失踪;
(二)具备或者恢复劳动能力;
(三)依法被判处刑罚,且在监狱服刑;
(四)收入和财产状况不再符合本办法第六条规定;
(五)法定义务人具有了履行义务能力或者新增具有履行义务能力的法定义务人;
(六)自愿申请退出救助供养。
特困人员中的未成年人,可继续享有救助供养待遇至18周岁;年满18周岁仍在接受义务教育或者在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可继续享有救助供养待遇。
A被宣告失踪,故不能继续享受特困人员供养待遇。
B恢复了劳动能力,故不能继续享受特困人员供养待遇。
C依法被判处刑罚,且在监狱服刑的不能被认定为特困人员。
7、老赵,甲县乙镇丙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因病在丁医院住院手术,经报销后仍难以承担符合规定的基本医疗自付费用,申请医疗救助,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老赵的医疗费用应由( )。
A、甲县医疗保障局直接办理
B、乙镇人民政府审批
C、丙村村委会审核
D、丁医院向主管部门申请
正确答案为:A
解析:申请医疗救助的,应当向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经审核、公示后,由县级人民政府医疗保障部门审批。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和特困供养人员的医疗救助,由县级人民政府医疗保障部门直接办理。老赵为低保对象,故选A。
8、小刚,甲市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在乙市丙高校攻读全日制本科,拟申请教育救助,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小刚应当向()提出。
A、甲市民政局
B、甲市教育局
C、乙市民政局
D、丙高校
正确答案为:D
解析:申请教育救助,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就读学校提出,按规定程序审核、确认后,由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施。
9、小田偶遇年近70 的刘大爷沿街乞讨,根据《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关于救助刘大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田应联系公安机关将刘大爷送到救助站,不得私自护送
B、小田若帮刘大爷向救助站求助,刘大爷可自行决定是否求助
C、刘大爷若不同意向救助站求助,救助站应当主动为刘大爷提供救助
D、刘大爷向救助站求助后,若无法提供个人情况,救助站应先查明再提供救助
正确答案为:B
解析:《救助管理办法》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自愿原则,当流浪乞讨人员向救助站表达出求助意愿时,救助站才会考虑是否实行救助。(B正确,C错误)向救助站求助的流浪乞讨人员,应当如实提供本人的姓名等基本情况并将随身携带物品在救助站登记,向救助站提出求助需求。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第五条 救助站对属于救助对象的,应当及时安排救助;不属于救助对象的,不予救助并告知其理由。
对因年老、年幼、残疾等原因无法提供个人情况的,救助站应当先提供救助,再查明情况(D错误)。对拒不如实提供个人情况的,不予救助。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第五条 公安机关和其他有关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时发现流浪乞讨人员的,应当告知其向救助站求助;对其中的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其他人员,还应当引导、护送到救助站(A错误)。
10、根据《民政部关于加强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的意见》,农村留守老年人赡养和关爱服务的责任主体是( )。
A、家庭
B、村民委员会
C、人民政府
D、为老服务组织
正确答案为:A
解析:强化家庭在农村留守老年人赡养与关爱服务中的主体责任。家庭是农村留守老年人赡养和关爱服务的责任主体。子女或其他赡养人要依法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扶养人要依法履行扶养义务。
想了解更多有关中级社会工作者考试信息可以联系我们,我们欢迎您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