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者小刘在社区探访中了解到,独居老人张奶奶今年75岁,经济条件良好。张奶奶以前是社区曲艺队骨干,经常外出参加表演;张奶奶最近感觉身体大不如前,偶有头晕胸闷,无法单独外出参加活动。张奶奶的儿子在外地工作,鲜少回来,女儿出嫁后也因工作忙碌未能常常回家探望。久而久之,张奶奶变得很少下楼,越来越沉默寡言,最近越来越多愁善感且焦虑,感觉自己无用。 经过评估以后,社会工作者联络了社区卫生站的医生定期上门为张奶奶体检;社会工作者动员社区曲艺队队员成立帮扶小组,协助张奶奶日常生活;社会工作者及时联系了张奶奶的子女,并一起商议回家探访的时间安排。同时,社会工作者也积极联络了当地日间照料中心,为张奶奶申请到了服务名额,并将张奶奶的情况撰写成案例,提交给相关部门。
结合案例,说明社会工作者收集了服务对象哪些资料,还需要收集哪些资料。
结合案例,分析说明社会工作者开展服务涉及的目标系统。
某社区青少年服务机构的社会工作者发现,该社区里有不少青少年以抽烟、喝酒、说脏话为时尚,行为也“匪里匪气”。因此,社会工作者观察班杜拉的学习历程步骤顺序,组织了“什么是时尚”的主题活动,改善青少年对时尚的认识。
依据班杜拉观察学习历程的要求,结合上述案例,分析该主题活动顺序中存在的错误,并用上表中与小组活动内容相对应的英文字母代码,重新排列小组活动节次的正确顺序。
结合案例说明上述主题活动主要采用了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哪些治疗技术。
某村大部分中青年男子外出打工,留守在村里的妇女不仅要承担农活,而且要照顾孩子和老人。留守妇女中,有些缺乏科学种植养殖技术,难以增产增收;农忙时,有些能够得到亲朋好友的帮助,而大多数人只能独自承担;有些整日劳作,无暇顾及孩子教育;个别妇女遇到性骚扰时,倍感无助。村里也没有多少娱乐活动。繁重的劳作加上情感孤独,严重影响到一些妇女的身心健康。 在村委会的支持下,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计划针对上述情况开展服务。
列出本案例中留守妇女的服务需求。
列出社会工作者可以为本案例中的留守妇女提供的具体服务。
近年来,某小区养宠物狗的家庭越来越多。宠物狗给主人带来快乐的同时也给小区带来了一些问题:狗的粪便随处可见;大型犬有时会惊吓到小孩;夜晚狗的叫声经常会吵扰邻居;狗伤人事件时有发生……部分居民对此非常不满,常与养狗者发生冲突,社区的邻里关系受到了影响,尽管居委会通过调解暂时缓解了一些矛盾,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为此,社会工作者与居民代表讨论后,提出建立“养狗自律会”的设想。他们在居民区张贴拟成立“养狗自律会”的海报,发放宣传单,征求居民的意见;邀请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居民代表参加座谈会,讨论解决办法。两周后,“养狗自律会”正式成立,推举了会长、秘书长,明确了监督员、宣传员等分工。“养狗自律会”通过社区民意调查形成了“错时遛狗、粪便自清”等自律公约。同时“养狗自律会”配合居委会、物业公司开展社区环境规划,修建狗便处理设施。一段时间后,不仅养狗扰民问题基本得以解决,邻里关系得到改善,而且居民参与解决社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得到提高。
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的做法实现了社区社会工作的哪些目标?
结合案例指出社会工作者在推动告知、咨询、协商、共同行动和社区自治等不同层次的社区参与中采取的主要做法(将答案对应相应的序号填写在下方表格中)。
社会工作者在社区调研中发现,社区内很多老年人总是喜欢围坐在一起讲个人的生活经历,并回忆过往的各种生活,有的老年人喜欢说自己年轻时候上学的事情;有的老年人喜欢讲自己上山下乡的经历;有的老年人喜欢分享与爱人一起度过的难忘时刻;也有的老年人喜欢讲过往艰苦的生活和家庭的艰难等。社会工作者结合老年人喜欢回忆往事、怀旧的特点,计划以缅怀往事疗法为指导,建立老年人人生回顾小组,通过帮助老年人回顾分享过往生活经历,重拾生活信心。 小组活动共分为五节,其中第一节小组活动目标为建立关系、相互认识,共同制定小组契约并约定严格遵守。
以人生回顾缅怀往事疗法为指导,完成其余四节小组活动内容设计,只需列出每节小组活动的服务目标和服务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