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政府投资的枢纽工程为大(1)型水利工程。招标公告载明可以接受联合体投标。在参加投标的8家企业中,A、B、C、D、E、G、H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F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 事件1:各投标人的投标情况如下。 (1)A单独投标,同时还与B组成联合体投标。 (2)C、D分别单独投标。 (3)E、F组成联合体投标。 (4)G、H组成联合体投标。 事件2:在上述联合体中,联合体协议中规定。 (1)若中标,由牵头人与招标人签订合同,然后将联合体协议送交招标人。 (2)联合体所有与业主方的联系工作以及内部协调工作均由牵头人负责。
判别事件1中各投标是否有效?说明原因。
指出事件2中联合体协议内容的错误之处,说明理由。
某水电站枢纽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大坝、溢洪道、泄洪洞、引水隧洞、压力钢管、地下厂房、升压变电站及开关站、管理房等。建设单位公开招标分别确定了一家工程总承包单位和一家监理单位,并分别依据《水利水电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9年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监理招标文件(2017年版)》签订了施工总承包合同和施工监理合同。 【事件】 事件1:监理单位进场后,开展了如下工作: (1)为照顾持有监理单位股份的某压力钢管供应单位的销售业务,监理单位允许该压力钢管供应单位向该项目供应压力钢管。 (2)由于无电气设备监理资质,监理单位私下将升压变电站及开关站工程监理任务分包给一家监理单位以本单位名义监理。 (3)由于该单位缺少金属结构专业监理人员,临时聘用在另一家监理单位注册的金属结构监理专业的胡某兼职担任本项目的金属结构专业监理工程师,两家监理单位未签订协议明确监理责任等有关事宜。 事件2:在施工过程,施工单位将地下厂房分包给了有另外一家具有施工资质的施工单位,并按程序报送监理单位审批。总监理工程师认为分包单位有相应地下厂房的施工资质,便直接签批后同意实施。 事件3:因发包人供应的某批粗骨料含泥量过高,粒径也不满足要求,因此总监理工程师指示该批粗骨料不能用于工程。由于工期较紧,发包人要求总监理工程师同意使用该批骨料。
请指出事件1中的不妥之处,并说明理由。
请指出事件2中的不妥之处,并说明理由。
请指出事件3中的不妥之处,并说明理由。
某水利工程,发包人和承包人依据《水利水电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9年版)》签订了施工合同。 【事件】 事件1:专业监理工程师巡视时发现,施工单位事先未通知项目监理机构到场检查,将隐蔽工程私自覆盖,遂要求施工单位对该隐蔽部位进行剥离、重新检验。施工单位以该隐蔽工程已经自检合格为由,拒绝剥离和重新检验。 事件2:主体工程施工时,由于发生4.5级地震,造成施工现场用于工程的材料损坏,导致施工单位经济损失和工期延误,施工单位按程序提出了工期和损坏部分材料的费用索赔。 事件3:合同工程完工验收时,为了检验某个关键部位混凝土质量,总监理工程师责成施工单位钻芯取样,索赔。
事件1中,施工单位的做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事件2中,项目监理机构是否批准工期和费用索赔?说明理由。
事件3中,项目监理机构是否批准施工单位的费用索赔?说明理由。
某水闸工程,发包人依据《水利水电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9年版)》分别与甲、乙施工单位签订了施工合同,甲施工单位承担水闸的土建施工(以下简称A标段),乙施工单位承担水闸的设备安装任务(以下简称B标段)。发包人与乙施工单位在合同中约定,B标段所需的全部设备由发包人负责采购。乙施工单位不擅长计算机网络设备的安装,在征得发包人同意的情况下,将B标段所含的计算机网络设备的安装任务分包给丙施工单位。 【事件】 事件1:发包人在采购B标段的启闭机设备时,设备生产厂商提出由自己的施工队伍进行安装更能保证质量,发包人便与设备生产厂商签订了供货和安装合同并通知了监理单位和乙施工单位。 事件2:总监理工程师根据现场反馈信息及质量记录分析,对A标段某部位隐蔽工程的质量有疑问,随即指令甲施工单位暂停施工,并要求剥离检验。甲施工单位称:该部位隐蔽工程已经监理工程师验收,若剥离检验,监理单位需赔偿由此造成的损失并相应延长工期。 事件3:监理工程师对B标段进场的配电设备进行检验时,发现由发包人采购的部分设备不合格,发包人通知设备生产厂商对上述不合格设备进行了更换,从而导致丙施工单位停工。因此,丙施工单位向监理机构提出了费用和工期索赔申请。
事件1中,发包人将设备交由厂商安装的做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事件2中,总监理工程师的做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试分析剥离检验的可能结果及总监理工程师相应的处理方法。
事件3中,丙施工单位的做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该索赔事件应如何处理?
某渠道工程全长11.9381km,其中明渠长10.8381km,渡槽长1.1km。左岸排水建筑物5座,控制建筑物2座(节制闸、退水闸各1座)。渠道设计流量220m³/s、加大流量280m³/s。渠道过水断面为梯形,设计底宽为15m,堤顶宽5m,渠道内边坡系数为1:2.0。渠道挖深8m,填高11m。发包人和承包人按照《水利水电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9年版)》签订了施工承包合同;发包人和监理人签订了监理委托合同。 事件1:质量监督机构在进行生产安全隐患排查时,发现渠道开挖部分缺少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不健全,未按规定组织开展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安全教育和培训不到位,在开挖渠顶1m范围内堆放弃渣,且变形监测资料不全。 事件2:发包人要求在开工之前各参建单位共同进行危险源辨识和评价,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施工过程中不再进行危险源辨识和评价。在桩号2+100~2+500处为膨胀土段,宜发生渠坡崩塌和滑坡,为重大危险源。该危险源由监理人和承包人共同管控,发包人监督。 事件3:在对弃渣场堆渣高度为6m的开挖工作评价时,采用LEC法评价,其中L—6,E—5,C—10。
事件1,试用综合判断法确定生产安全隐患类型,并阐述该安全隐患治理程序。
指出事件2中的不妥之处,并说明理由。
事件3,试判别该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并说明理由。
某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电站及灌溉引水洞等建筑物组成。水库总库容2.6×108m³,电站装机容量12万kW;大坝为碾压土石坝,最大坝高37m;灌溉引水洞引水流量45m³/s;溢洪道控制段共3孔,每孔净宽8m,采用平面钢闸门配卷扬式启闭机。某施工单位承担该枢纽工程施工。 【事件】 事件1:为加强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根据《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SL721-2015)等有关规定,项目法人组织制定了安全目标管理制度、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制度等多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对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许可证、“三类人员”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等情况进行了核查。 事件2:电站基坑开挖前,施工单位编制了专项方案,其部分内容如下: (1)施工用电由系统电网接入,现场安装变压器一台。 (2)基坑采用1:1.5坡比明挖施工,基坑深度9m。 (3)站房墩墙施工采用钢管脚手架支撑,中间设置通道。 (4)混凝土采用塔式起重机进行垂直运输。 事件3:施工单位在现场分别设置了如下边框的安全标志:A圆形边框;B带斜杠的圆边框;C正方形边框;D正三角形边框。
说明事件1中“三类人员”和“三同时”所代表的具体内容。
指出事件2应设置安全标志的工程部位。
指出事件3中A、B、C、D分别对应的安全标志类型(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提示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