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基坑工程监控量测项目中,属于一级基坑应测的项目有( )。
以下热网直接按热媒分类的是( )。
背景资料:
A公司中标的某城市高架桥跨线工程,为15跨50m预应力简支梁结构,桥面宽22m;采用φ1200mm钻孔灌注桩基础,埋置式承台,Y型独立式立柱。工程工期210天,中标价3850万元。经过成本预测分析,项目目标成本为3600万元,其中管理成本(包括规费)占10%。根据总体安排,组建了以一级注册建造师(市政公用工程专业)王某为项目负责人的管理班子。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事件一:编制目标成本时发现投标报价清单中灌注桩单价偏高,桥面沥青砼面层单价偏低。事件二:某承台开挖基坑时发现文物,按上级有关部门要求停工30天,导致总工期拖延10天,未发生直接成本损失。
背景资料
某公司中标承建该市城郊结合交通改扩建高架工程,该高架上部结构为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梁底板距地面高15m,宽17.5m,主线长720m,桥梁中心轴线位于既有 道路边线。在既有道路中心线附近有埋深1.5m的现状DN500自来水管道和光纤线缆,平面布置如图4所示。高架桥跨越132m鱼塘和菜地。设计跨径组合为41.5+49+41.5m。其余为标准。跨径组合为(28+28+28)m×7联,采用支架法施工。下部结构为H型墩身下接10.5m×6.5m×3.3m承台(埋深在光纤揽下0.5m),承台下设有直径1.2m,深18m的人工挖孔灌注桩。
项目部进场后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提出了“支架地基加固处理”和“满堂支架设计”两个专项方案,在“支架地基加固处理”专项方案中,项目部认为在支架地基预压时的荷载应是不小于支架地基承受的混凝土结构物恒载的1.2倍即可,并根据相关规定组织召开了专家论证会,邀请了含本项目技术负责人在内的四位专家对方案内容进行了论证,专项方案经论证后,专家组提出了应补充该工程上部结构施工流程及支架地基预压荷载算需修改完善的指导意见,项目部未按专家组要求补充该工程上部结构施工流程和支架地基预压荷载验算,只将其他少量问题做了修改,上报项目总监和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审批时未能通过。
背景资料: 某市政企业中标一城市地铁车站项目,该项目地处城郊结合部,场地开阔,建筑物稀少,车站全长200m,宽19.4m,深度16.8m,设计为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撑与钢管支撑,明挖法施工。本工程开挖区域内地层分布为回填土、粘土、粉砂、中粗砂及砾石,地下水位位于3.95m处。详见图3。
项目部依据设计更求和工程地质资料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明确以下内容: (1)工程全长范围内均采用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连续墙顶部设有800×100mm的冠梁;钢筋混凝土支撑与钢管支撑的间距为:垂直间距4~6m,水平间距为8m。主体结构采用分段跳仓施工,分段长度为20m。 (2)施工工序为:围护结构施工→降水→第一层土方开挖(挖至冠梁底面标高)→A→第二层土方开挖→设置第二道支撑→第三层土方开挖→设置第三道支撑→最底层开挖→B→拆除第三道支撑→C→负二层中板、中板梁施工→拆除第二道支撑→负一层侧墙、中柱施工→侧墙顶板施工→D。 (3)项目部对支撑作业做了详细的布置:围护结构第一道釆用钢筋混凝土支撑,第二、三道釆用φ609×16mm的钢管支撑,钢管支撑一端为活络头,采用千斤顶在该侧施加预应力,预应力加设前后的12h内应加密监测频率。 (4)后浇带设置在主体结构中间部位,宽度为2m,当两侧混凝土强度达到100%设计值时,开始浇筑。 (5)为防止围护变形,项目部制定了开挖和支护的具体措施: a. 开挖范围及开挖、支撑顺序均应与围护结构设计工况相致。 b. 挖土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规定进行。 c. 软土基坑必须分层均衡开挖。 d. 支护与挖土要密切配合,严禁超挖。
根据背景资料本工程围护结构还可以采用哪些方式。
写出施工工序中代号A、B、C、D对应的工序名称。
钢管支撑施加预应力前后,预应力损失如何处理?
后浇带施工应有哪些技术要求?
补充完善开挖和支护的具体措施。
背景资料:
A公司中标的某城市高架桥跨线工程,为15跨50m预应力简支梁结构,桥面宽22m;采用φ1200mm钻孔灌注桩基础,埋置式承台,Y型独立式立柱。工程工期210天,中标价3850万元。经过成本预测分析,项目目标成本为3600万元,其中管理成本(包括规费)占10%。根据总体安排,组建了以一级注册建造师(市政公用工程专业)王某为项目负责人的管理班子。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编制目标成本时发现投标报价清单中灌注桩单价偏高,桥面沥青砼面层单价偏低。
事件二:某承台开挖基坑时发现文物,按上级有关部门要求停工30天,导致总工期拖延10天,未发生直接成本损失。
试用不平衡报价法解释事件一中A公司投标报价的做法。
针对事件二,项目部可以提出哪些索赔要求?说明理由。
背景资料: 某公司承接一项城镇主干道新建工程,全长1. 8km,勘察报告显示K0+680~K0+920为暗塘,其他路段为杂填土且地下水丰富。设计单位对暗塘段采用水泥土搅拌桩方式进行处理,杂填土段采用改良土换填的方式进行处理。全路段土路基与基层之间设置一层200mm厚级配碎石垫层,部分路段垫层顶面铺设一层土工格栅,K0+680、 K0+920 处地基处理横断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 项目部确定水泥掺量等各项施工参数后进行水泥搅拌桩施工,质检部门在施工完成后进行了单桩承载力、水泥用量等项目的质量检验。 垫层验收完成,项目部铺设固定土工格栅和摊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采用重型压路机进行碾压,养护3天后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项目部按照制定的扬尘防控方案,对土方平衡后多余的土方进行了外弃。
土工格栅应设置在哪些路段的垫层顶面?说明其作用。
水泥搅拌桩在施工前采用何种方式确定水泥掺量。
补充水泥搅拌桩地基质量检验的主控项目。
改正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中的错误之处。
项目部在土方外弃时应采用哪些扬尘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