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X、Y、Z、W、T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1所示。这五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下列实验装置及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N的浓度是原平衡的70%,则( )。
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3所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制备CuSO4可以采取如图4所示的三种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是制造抗疟药物的重要原料。下列有关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结构如图5)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某化学教师上了一堂研究课“盐类的水解”,多数听课教师认为他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突出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化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意义有哪些?
请简述化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度的若干教学策略(至少3种)。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有位化学教师在进行高一化学1(必修)“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教学时,先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①:将金属钠从煤油中取出,用小刀切去表层,再将绿豆粒大小的钠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然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验开展教学。接着,教师做了实验②:在空气中点燃一小块钠,实验③:向包有过氧化钠的脱脂棉上滴少量水。
写出该教师所用的教学方法。
实验②、③的实验现象分别是什么?
利用实验①、②、③,教师将分别开展哪些知识的教学?(3分)上述教学过程的优点是什么?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统计了学生解题情况。【试题】常温下,将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NaCl溶液和NH4HCO3溶液混合,析出部分NaHCO3晶体,过滤,所得滤液pH<7。下列关于滤液中的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测验结果】参加测验的学生的答题情况统计如下表1: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本题正确的选项是什么?
请分析和诊断各个选项解答错误的原因。
根据上述学生答题情况统计,你认为讲评本题时,需要突出讲解的知识和培养的能力是什么?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下面是一位化学教师关于“化学平衡的移动”课堂教学实录片段。教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什么是化学平衡?学生:(思考)教师: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反应混合物组成保持不变的状态。那么什么是化学平衡的移动呢?教师:边讲边板书。
学生:(倾听)教师:大家理解了吗?下面我们来研究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首先看浓度的影响。(边讲边板书)实验1:
教师:请各小组(事先已为各小组准备了相应的实验试剂与仪器)取3 mL重铬酸钾溶液放入试管中。再加入几滴浓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分组做实验)教师:大家是不是看到加了氢氧化钠溶液之后,溶液颜色从橙色变成黄色了?是不是说明氢离子减少使上述平衡向正反应的方向移动了?对,是的,减少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教师:(边讲边板书)实验2:……(接着教师归纳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请结合案例,说明该教师教学的主要优点有哪些。(可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方面回答)
你认为此案例中,该教师教学中还存在的不足是什么?
“化学平衡的移动”属于化学基础理论知识,这类知识在学生化学学习中所起的作用有哪些?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基本营养物质”的内容标准是:知道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材料二某版本高中实验教科书《化学2》中“基本营养物质”的部分内容如下:4基本营养物质糖类、油脂和蛋白质主要含有C、H、O三种元素,分子结构比较复杂,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这些物质都有哪些主要的性质,我们怎样识别它们呢? 1.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试验3-5 1.观察葡萄糖样品,取约2g葡萄糖固体加入盛有5 mL水的试管中,充分溶解;然后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加热至沸腾。观察并记录现象。 2.将碘酒演到一片土豆或面包上,观察并记录现象。 3.取一小块鸡皮,置蒸发皿中,滴加3~5滴浓硝酸,在酒精灯上微热,观察并记录现象。
葡萄糖的特征反应:葡萄糖在碱性、加热条件下。能与银氨溶液反应析出银;在加热条件下,也可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应用上述反应可以检验葡萄糖。淀粉的特征反应:在常温下,淀粉遇碘变蓝。蛋白质特征反应:硝酸可以使蛋白质变黄。称为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常用来鉴别部分蛋白质。蛋白质也可以通过其烧焦时的特殊气味进行鉴别。 2.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水解反应实验3-6取1 ml 20%的蔗糖溶液,加入3~5滴稀硫酸。水浴加热5 min后取少量溶液,加氢氧化钠溶液调溶液pH至碱性。再加入少量新制备的Cu(OH)2,加热3~5 min,观察、记录并解释现象。现象:解释:双糖、多糖可以在稀酸的催化下.最终水解为葡萄糖或果糖:
油脂在酸或碱催化条件下可以水解。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为甘油(丙三醇)、高级脂肪酸;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为甘油、高级脂肪酸盐。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称为皂化反应,工业生产中,常用此反应来制取肥皂。蛋白质在酶等催化剂作用下也可以水解,生成氨基酸。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必修化学1和化学2的“有机化合物”中的“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及“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等知识。
请写出“实验3~6”中依次发生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完成“基本营养物质”中的材料二所述内容的教学设计片段,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总字数不少于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