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的字形
单选题: 10简答题: 10总题量: 20
1
[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姿态 想往 面临 机遇 辨识
B.
谦虚 幽默 蔓菁 苔藓 鉴赏
C.
偏面 赘余 绮丽 濒临 气馁
D.
谬论 内疚 恬静 贯性 叱咤
收藏
纠错
解析
2
[单选题]
依次给下面句子的空白处填入合适的一组词语是( )
(1)市人大常委会决定,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开始_______。
(2)他思想僵化,满脑子的_______,所以老是迈不出前进的步子。
(3)侵略者掠夺、扩张的野心是绝对没有_______的。
(4)怪了,我的手机怎么突然不见了呢?难道会_______?
A.
施行 清规戒律 界限 不翼而飞
B.
实行 清规戒律 界线 不翼而飞
C.
施行 金科玉律 界线 不胫而走
D.
实行 金科玉律 界限 不胫而走
收藏
纠错
解析
3
[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他在课堂上随便聊天,甚至接听手机,还不以为然。
B.
他对以前的所做所为,感到痛心疾首,决心重新做人。
C.
我们主任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失之偏颇,问题本身并没有那么严重。
D.
听了张教授的一堂国学课,如醍醐灌顶,深深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收藏
纠错
解析
4
[单选题]
调整下列语序,使语段连贯的一项是(  )
①希望是生命的源泉,
②失去了希望,生命就会枯萎。
③黄金象征着财富,
④人一切都可以没有,
⑤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是希望,
⑥惟独不能失去希望。
⑦但却不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
A.
①②③④⑤⑥⑦
B.
③①④②⑤⑦⑥
C.
⑦⑤①③④②⑥
D.
③⑦⑤①④⑥②
收藏
纠错
解析
5
[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脱离实际,凭主观想像制订实施方案,这种闭门造车的做法能不脱离实际吗?
B.
教练总是指责球员训练不刻苦,是否也应该反躬自问,自己的工作是否有失误?
C.
人代会闭幕那天,会场外就站满了严阵以待的记者。
D.
20世纪70年代以后,海上汽油资源的开发一马当先,对海洋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收藏
纠错
解析
6
[单选题]

填人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相当 则 却 因此 就

B.

相当 虽然 却 因此 就

C.

不但 则 仍 当然 必然

D.

不但 虽然 仍 当然 必然

收藏
纠错
解析
7
[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截止 启用 反应 侦查

截至 起用 反应 侦察

截止 起用 反映 侦查

截至 启用 反映 侦察

A.

截止启用反应侦查

B.

截至起用反应侦察

C.

截止起用反映侦查

D.

截至启用反映侦察

收藏
纠错
解析
8
[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们对它只能是无可奈何,即便心底有诸多美好愿望,希望这风永远是可人的,但风却只按人们所不知的“造化”意旨,而不是顺从什么人的意志 吹来吹去。
②月球探测基本技术实现突破,第一个月球探测器的研制和发射已经 ,科学探测也进行正常,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③陕西省林业厅曾进行专题调查。调查中虽发现了一些野生华南虎存在的痕迹,但是不足以分析它的实情,因此,照片中老虎是真是假,都难以 评估该地区野生华南虎的状况。
A.
径自 告罄 评估
B.
径直 告捷 评定
C.
径自 告捷 评估
D.
径直 告罄 评定
收藏
纠错
解析
9
[单选题]
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关于城西道路改造的建议,市民寄来很多信件,报社版面有限,准备 刊登,以飨读者。
②家长付出代价给孩子陪读, 是提高孩子的高考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却事与愿违。
③你如果不根据实际情况,不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会犯大错误的。
A.
摘要 本义 终于
B.
择要 本意 终于
C.
择要 本义 终究
D.
摘要 本意 终究
收藏
纠错
解析
10
[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书刊要装帧,门面要装潢,居室要装修,营造一个舒适温馨而又品味高雅的家可以说是工薪阶层中许多人的梦想。
B.
舞台上,弟弟的朗颂声情并茂,姐姐的伴奏锦上添花:母亲心中的那丝担忧很快便烟消云散了。
C.
2008年1月以来,中国居民物价指数CPI出现了明显的涨幅,不少低收人家庭倍感通货膨涨的压力。
D.
在骄阳的曝晒下,牵牛花堰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矜持的牡丹也耷拉下了高贵的头颅,失去了先前的神采。答:(  )
收藏
纠错
解析
11
[简答题]

①白居易继承儒家传统关学思想,强调诗歌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发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积极作用。他认为诗歌所以能发挥这样的作用,是由诗歌的本质决定的,即“诗言志”这个命题。所谓“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所谓“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概括起来,也还是“诗言志”这三个字。正是诗歌的这种本质,决定了它可以普遍地感动人心,同时也决定了通过它可以见国风之盛衰,闻王政之得失,知人情之哀乐,从而收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上下交和、内外胥悦的社会效果。

②白居易这种思想的核心,显然是以《乐记》和《毛诗大序》为代表的儒家传统观点。但是,白居易终究生活在唐代,而不是生活在先秦和汉代。魏晋南北朝以来美学思想

发展的新潮流不可能不对他发生影响。他在论证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时,和孔颖达一样突出强调诗歌抒情的特性,这就是时代在他身上打下的烙印。

·③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白居易从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这个大前提出发,引 出一个结论,就是统治者应该允许并且鼓励老百姓把心中的喜怒哀乐之情抒发出来。白居 易认为这样做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巩固,就是他说的”善防川者,决之使导,善理人者,宣 之使言”。这是为他的“新乐府运动”提供理论论证,集中体现了他的诗歌美学的现实主 义精神。 。

④根据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这个基本思想,白居易对梁、陈以来的诗歌提 出了严厉的批评。他说:“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于是六义尽去 矣。”唐诗也一样,李白诗被他砍得只剩下不到十分之一,杜甫的诗被他砍得只剩下三四 十首。李、杜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别的诗人了。

⑤白居易批评的主旨是反对诗歌创作脱离社会生活的倾向,这是正确的。但他要求每 一首诗都要有政教美刺的寄托,否则就一概加以排斥,就有点太偏激了。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从第①段看,自居易有关诗歌的观点包括哪两个方面?

未作答
12
[简答题]

①白居易继承儒家传统关学思想,强调诗歌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发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积极作用。他认为诗歌所以能发挥这样的作用,是由诗歌的本质决定的,即“诗言志”这个命题。所谓“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所谓“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概括起来,也还是“诗言志”这三个字。正是诗歌的这种本质,决定了它可以普遍地感动人心,同时也决定了通过它可以见国风之盛衰,闻王政之得失,知人情之哀乐,从而收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上下交和、内外胥悦的社会效果。

②白居易这种思想的核心,显然是以《乐记》和《毛诗大序》为代表的儒家传统观点。但是,白居易终究生活在唐代,而不是生活在先秦和汉代。魏晋南北朝以来美学思想

发展的新潮流不可能不对他发生影响。他在论证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时,和孔颖达一样突出强调诗歌抒情的特性,这就是时代在他身上打下的烙印。

·③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白居易从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这个大前提出发,引 出一个结论,就是统治者应该允许并且鼓励老百姓把心中的喜怒哀乐之情抒发出来。白居 易认为这样做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巩固,就是他说的”善防川者,决之使导,善理人者,宣 之使言”。这是为他的“新乐府运动”提供理论论证,集中体现了他的诗歌美学的现实主 义精神。 。

④根据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这个基本思想,白居易对梁、陈以来的诗歌提 出了严厉的批评。他说:“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于是六义尽去 矣。”唐诗也一样,李白诗被他砍得只剩下不到十分之一,杜甫的诗被他砍得只剩下三四 十首。李、杜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别的诗人了。

⑤白居易批评的主旨是反对诗歌创作脱离社会生活的倾向,这是正确的。但他要求每 一首诗都要有政教美刺的寄托,否则就一概加以排斥,就有点太偏激了。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从第①段看,诗歌为什么具有“感动人心”的作用?

未作答
13
[简答题]

①白居易继承儒家传统关学思想,强调诗歌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发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积极作用。他认为诗歌所以能发挥这样的作用,是由诗歌的本质决定的,即“诗言志”这个命题。所谓“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所谓“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概括起来,也还是“诗言志”这三个字。正是诗歌的这种本质,决定了它可以普遍地感动人心,同时也决定了通过它可以见国风之盛衰,闻王政之得失,知人情之哀乐,从而收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上下交和、内外胥悦的社会效果。

②白居易这种思想的核心,显然是以《乐记》和《毛诗大序》为代表的儒家传统观点。但是,白居易终究生活在唐代,而不是生活在先秦和汉代。魏晋南北朝以来美学思想

发展的新潮流不可能不对他发生影响。他在论证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时,和孔颖达一样突出强调诗歌抒情的特性,这就是时代在他身上打下的烙印。

·③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白居易从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这个大前提出发,引 出一个结论,就是统治者应该允许并且鼓励老百姓把心中的喜怒哀乐之情抒发出来。白居 易认为这样做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巩固,就是他说的”善防川者,决之使导,善理人者,宣 之使言”。这是为他的“新乐府运动”提供理论论证,集中体现了他的诗歌美学的现实主 义精神。 。

④根据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这个基本思想,白居易对梁、陈以来的诗歌提 出了严厉的批评。他说:“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于是六义尽去 矣。”唐诗也一样,李白诗被他砍得只剩下不到十分之一,杜甫的诗被他砍得只剩下三四 十首。李、杜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别的诗人了。

⑤白居易批评的主旨是反对诗歌创作脱离社会生活的倾向,这是正确的。但他要求每 一首诗都要有政教美刺的寄托,否则就一概加以排斥,就有点太偏激了。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第②段提到的“白居易这种思想的核心”中的“核心”指的是什么?

未作答
14
[简答题]

①白居易继承儒家传统关学思想,强调诗歌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发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积极作用。他认为诗歌所以能发挥这样的作用,是由诗歌的本质决定的,即“诗言志”这个命题。所谓“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所谓“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概括起来,也还是“诗言志”这三个字。正是诗歌的这种本质,决定了它可以普遍地感动人心,同时也决定了通过它可以见国风之盛衰,闻王政之得失,知人情之哀乐,从而收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上下交和、内外胥悦的社会效果。

②白居易这种思想的核心,显然是以《乐记》和《毛诗大序》为代表的儒家传统观点。但是,白居易终究生活在唐代,而不是生活在先秦和汉代。魏晋南北朝以来美学思想

发展的新潮流不可能不对他发生影响。他在论证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时,和孔颖达一样突出强调诗歌抒情的特性,这就是时代在他身上打下的烙印。

·③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白居易从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这个大前提出发,引 出一个结论,就是统治者应该允许并且鼓励老百姓把心中的喜怒哀乐之情抒发出来。白居 易认为这样做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巩固,就是他说的”善防川者,决之使导,善理人者,宣 之使言”。这是为他的“新乐府运动”提供理论论证,集中体现了他的诗歌美学的现实主 义精神。 。

④根据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这个基本思想,白居易对梁、陈以来的诗歌提 出了严厉的批评。他说:“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于是六义尽去 矣。”唐诗也一样,李白诗被他砍得只剩下不到十分之一,杜甫的诗被他砍得只剩下三四 十首。李、杜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别的诗人了。

⑤白居易批评的主旨是反对诗歌创作脱离社会生活的倾向,这是正确的。但他要求每 一首诗都要有政教美刺的寄托,否则就一概加以排斥,就有点太偏激了。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第②段说“魏晋南北朝以来美学思想发展的新潮流不可能不对他发生影响”,这影响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未作答
15
[简答题]

①白居易继承儒家传统关学思想,强调诗歌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发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积极作用。他认为诗歌所以能发挥这样的作用,是由诗歌的本质决定的,即“诗言志”这个命题。所谓“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所谓“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概括起来,也还是“诗言志”这三个字。正是诗歌的这种本质,决定了它可以普遍地感动人心,同时也决定了通过它可以见国风之盛衰,闻王政之得失,知人情之哀乐,从而收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上下交和、内外胥悦的社会效果。

②白居易这种思想的核心,显然是以《乐记》和《毛诗大序》为代表的儒家传统观点。但是,白居易终究生活在唐代,而不是生活在先秦和汉代。魏晋南北朝以来美学思想

发展的新潮流不可能不对他发生影响。他在论证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时,和孔颖达一样突出强调诗歌抒情的特性,这就是时代在他身上打下的烙印。

·③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白居易从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这个大前提出发,引 出一个结论,就是统治者应该允许并且鼓励老百姓把心中的喜怒哀乐之情抒发出来。白居 易认为这样做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巩固,就是他说的”善防川者,决之使导,善理人者,宣 之使言”。这是为他的“新乐府运动”提供理论论证,集中体现了他的诗歌美学的现实主 义精神。 。

④根据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这个基本思想,白居易对梁、陈以来的诗歌提 出了严厉的批评。他说:“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于是六义尽去 矣。”唐诗也一样,李白诗被他砍得只剩下不到十分之一,杜甫的诗被他砍得只剩下三四 十首。李、杜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别的诗人了。

⑤白居易批评的主旨是反对诗歌创作脱离社会生活的倾向,这是正确的。但他要求每 一首诗都要有政教美刺的寄托,否则就一概加以排斥,就有点太偏激了。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本文的作者认为白居易对诗歌的看法过于“偏激”之处是什么?

未作答
16
[简答题]

畴、筹、铸

(  )造、田(  )、(  )办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选字填空。

未作答
17
[简答题]

劾、骇、赅

(  )括、弹(  )、惊(  )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选字填空。

未作答
18
[简答题]

谦、赚、歉

道(  )、(  )虚、(  )钱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选字填空。

未作答
19
[简答题]

豢、拳、券

证(  )、握(  )、(  )养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选字填空。

未作答
20
[简答题]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根据提示补充内容。

未作答
答题卡
重做
单选题(10题)
简答题(1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