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烛之武退秦师
简答题: 1总题量: 1
1
[简答题]

烛之武退秦师①


晋侯、秦伯②围郑,以其无礼于晋③,且贰于楚④也。晋军函陵⑤,秦军氾南⑥。


佚之狐⑦言于郑伯⑧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⑨曰:“臣之壮也⑩,犹⑪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⑫。”公曰:“吾不能早用子⑰,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⑭。然⑮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⑯。


夜缒⑰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⑬知亡矣。若⑲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⑳。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㉔,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㉗,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㉚,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①,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②,乃还③。


子犯请击之④,公⑤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⑥。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⑦;失其所与,不知⑧;以乱易整,不武⑨。吾其还也⑩。”亦去之⑪。


【注释】

①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烛之武,郑大夫。②[晋侯、秦伯]指晋文公(重耳)和秦穆公。③[以其无礼于晋]因为郑国在当年重耳出亡时没有以应有的礼遇接待他。以,因为。其,指代郑国。④[贰于楚]既从属于晋,又从属于楚。贰,从属二主。⑤[晋军函陵]晋军驻扎在函陵。军,动词,驻扎,屯兵。函陵,郑国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市北。⑥[氾(fán)南]氾水南面。氾,古河流名。⑦[佚(yì)之狐]郑国大夫。⑧[郑伯]郑文公。⑨[辞]推辞。省略主语“烛之武”。⑩[臣之壮也]我壮年的时候。⑪[犹]尚且。⑫[无能为也已]不能做什么啦。已,同“矣”。⑬[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⑭[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是,代词,这。⑮[然]然而,表转折。⑯[许之]答应了这件事。省略了主语“烛之武”。许,答应。之,代词,代指这件事。⑰[缒(zhuì)]用绳子吊重物或人,这里指用绳子缚住烛之武的身体,把他从城墙上放下来。⑱[既]已经。⑲[若]假如。⑳[敢以烦执事]怎敢拿“亡郑”这件事来麻烦您。敢,表谦敬的副词。执事,办事人员,这里是客气话,实指秦伯本人。[越国以鄙远]越过别国,把远地当做边邑。越,超越。鄙,边邑,这里用作动词“把……当做边邑”。远,指郑国。全句指秦国越过晋国,把辽远的郑国当做自己的边邑。[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焉,何。陪,增加。邻,邻国,指晋国。[邻之厚,君之薄也]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相对就弱了。[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您放弃攻打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舍,通“捨”放弃(攻郑)。[行李]出使的人。㉖[共(ɡōnɡ)其乏困]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共通“供”供给。其,代指使者。㉗[尝为晋军赐矣]曾经给过晋军恩惠。尝,曾经。为,给予。赐,恩惠。这句指秦穆公曾经派兵护送晋惠公(文公之弟,先为国君)回国的事。[许君焦、瑕]答应给您焦、瑕两座城池。㉙[朝济而夕设版焉]早晨渡过黄河,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版,筑土墙用的夹板。㉚[东封郑]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肆其西封]往西扩大边界。意指晋国灭了郑国之后,必将灭秦。肆,延伸、扩张。封,疆界。[阙(quē)秦]减少秦国土地。阙,侵损、削减。[将焉取之]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要的土地呢?焉,哪里。之,指代土地。㉛[唯君图之]希望您考虑这件事。唯,表希望的句首语气词。之,指代阙秦以利晋这件事。


①[说]通“悦”。②[杞(qǐ)子、逢(pánɡ)孙、杨孙戍(shù)之]杞子等三人都是秦国大夫。戍,驻扎,防守。③[乃还]于是(秦国军队)回去了,指撤军。④[子犯请击之]子犯请求袭击秦军。子犯,晋国大夫,即狐偃。⑤[公]晋文公。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微,假如没有。夫人,那个人,指秦穆公。晋文公曾得到秦穆公的帮助才回国做了国君。⑦[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因,依靠。敝,损害。⑧[失其所与,不知]失去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与,结交。知,通“智”。⑨[以乱易整,不武]用混乱攻打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易,改变。⑩[吾其还也]我们还是回去吧。其,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⑪[亦去之](晋军)也离开郑国。去,离开。之,指代郑国。本句省略主语“晋军”。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这篇文章的思想内容是什么呢?

未作答
2、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越国以远(下划线:鄙) ②行李之晚来(下划线:行李) ③其乏困(下划线:共) 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下划线:夫人)

未作答
答题卡
重做
简答题(1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