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
单选题: 50总题量: 50
1
[单选题]
1201、根据《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地下工程结构抗震设计时应满足本规范的要求。下列关于位于岩石中的地下工程应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的描述中哪一项与本规范不符。
A.
口部通道和未经注浆加固处理的断层破碎带区段采用复合式支护结构时,内衬结构应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不得采用素混凝土衬砌
B.
口部通道和未经注浆加固处理的断层破碎带区段采用复合式支护结构时,内衬结构应采用素混凝土衬砌衬砌,不得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
C.
采用离壁式衬砌时,内衬结构应在拱墙相交处设置水平撑抵紧围岩
D.
采用钻爆法施工时,初期支护和围岩地层间应密实回填。干砌块石回填时应注浆加强
收藏
纠错
解析
2
[单选题]
1202、根据《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城市桥梁的抗震设计类别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和所属的抗震设防类别按本规范表6.1.1选用。下列表述中与本规范不符的是哪一项。
A.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及以上、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时,该城市桥梁应为A类桥梁
B.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时,该城市桥梁应为B类桥梁
C.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时,该城市桥梁应为C类桥梁
D.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及以上、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时,该城市桥梁应为A类桥梁
收藏
纠错
解析
3
[单选题]
1203、根据《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城乡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措施应符合本规范的要求。下列描述中与本规范不符的是哪一项。
A.
地下或半地下砌体结构,砖砌体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砌筑砂浆应采用水泥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7.5
B.
盛水构筑物和地下管道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构造柱、芯柱、圈梁及其他各类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C.
用于燃气工程储气结构的钢材,应保证冷弯检验合格
D.
各类构筑物的非结构构件和附属设备,其自身及其与结构主体的连接,应进行抗震设计
收藏
纠错
解析
4
[单选题]
1204、根据《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盛水构筑物的防震缝宽度必须满足本规范的要求,下列关于盛水构筑物防震缝宽度的描述中与本规范不符的是哪一项。
A.
盛水构筑物的防震缝宽度不得小于30mm
B.
当缝两侧结构在多遇地震最大变形值超过2 0mm时,应适当加宽
C.
当缝两侧结构在多遇地震最大变形值超过10mm时,应明确止水带相应的技术要求
D.
彼此贴建,且各自独立工作的双墙水池,其防震缝宽度不应小于单侧挡水墙多遇地震最大位移的2倍,且不得小于50mm
收藏
纠错
解析
5
[单选题]
1205、根据《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城乡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设计和施工应满足本规范的要求。下列关于城乡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设计的描述中与本规范不符的是哪一项。
A.
7度及7度以上地区,燃气工程中的低压湿式储气柜的高径比不应超过1.5
B.
燃气厂及储配站的出口处,均应设置紧急关断阀门
C.
管网上的阀门均应设置阀门井
D.
架空管道的滑动支架应设置侧向挡板,挡板应与管道支架协同设计,地震作用不应小于管道支座横向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75%
收藏
纠错
解析
6
[单选题]
1206、根据《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地下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应满足本规范的要求。下列关于地下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的描述中与本规范不符的是哪一项。
A.
地下工程周围土体和地基存在液化土层时,对液化土层应采取消除或减轻液化影响的措施
B.
地下工程周围土体和地基存在液化土层时,不需要进行地下结构液化抗浮验算
C.
地下工程穿越地震时岸坡可能滑动的古河道时,应采取更换软弱土或设置桩基础等防治措施
D.
地下工程穿越可能发生明显不均匀沉陷的软土地带时,应采取更换软弱土或设置桩基础等防治措施
收藏
纠错
解析
7
[单选题]
1207、根据《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地下工程结构抗震设计时应满足本规范的要求。下列关于位于岩石中的地下工程应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的描述中哪一项与本规范不符。
A.
口部通道采用复合式支护结构时,内衬结构不得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应采用素混凝土衬砌
B.
未经注浆加固处理的断层破碎带区段采用复合式支护结构时,内衬结构应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不得采用素混凝土衬砌
C.
采用离壁式衬砌时,内衬结构应在拱墙相交处设置水平撑抵紧围岩
D.
采用钻爆法施工时,初期支护和围岩地层间应密实回填。干砌块石回填时应注浆加强
收藏
纠错
解析
8
[单选题]
1208、根据《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下列关于城镇桥梁抗震措施的描述中与本规范不符的是哪一项。
A.
8度及以上地区,城市桥梁墩柱潜在塑性铰区的箍筋应加密配置
B.
城市桥梁墩柱的箍筋非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不应少于加密区的50%
C.
城市桥梁结构应采用有效的防坠落措施-
D.
城市桥梁抗震措施的使用不应导致主要构件地震反应发生重大改变,否则,抗震分析时应考虑抗震措施与主要构件的相互影响
收藏
纠错
解析
9
[单选题]
1209、根据《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51345-2018,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及径流体积控制应采用设施径流体积控制规模核算、监测、模型模拟与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设施径流体积控制规模核算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下列关于设施径流体积控制规模核算的描述中与本评价标准不符的是哪一项。
A.
应依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所对应的设计降雨量及汇水面积,采用"容积法"计算得到渗透、滞蓄、净化设施所需控制的径流体积
B.
渗透、渗滤及滞蓄设施的径流体积控制规模应按本标准规定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C.
延时调节设施的径流体积控制规模应按本标准规定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D.
现场实际检查各项设施的径流体积控制规模可以低于设计要求
收藏
纠错
解析
10
[单选题]
1210、根据《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51345-2018,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及径流体积控制应采用设施径流体积控制规模核算、监测、模型模拟与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项目实际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评价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下列关于项目实际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评价的描述中与本评价标准不符的是哪一项。
A.
应现场检查各项设施实际的径流体积控制规模,核算其所对应控制的降雨量,通过查阅"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关系曲线图"得到实际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B.
应将各设施、无设施控制的各下垫面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按包括设施自身面积在内的设施汇水面积、无设施控制的下垫面的占地面积加权平均,得到项目实际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C.
对无设施控制的不透水下垫面,其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能为0
D.
对无设施控制的透水下垫面,应按设计降雨量为其初损后损值(即植物截留、洼蓄量、降雨过程中入渗量之和)获取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或按本标准规定的计算公式估算其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收藏
纠错
解析
11
[单选题]
1211、根据《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51345-2018,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及径流体积控制应采用设施径流体积控制规模核算、监测、模型模拟与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监测项目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应按本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评价,下列关于监测项目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评价方法的描述中与本评价标准不符的是哪一项。
A.
应现场检查各设施通过"渗、滞、蓄、净、用"达到径流体积控制的设计要求后溢流排放的效果
B.
在监测项目接入市政管网的溢流排水口处,应连续自动监测至少1年,获得"时间一流量"序列监测数据
C.
在监测项目接入市政管网的检查井处,应连续自动监测至少0.5年,获得"时间---流量"序列监测数据
D.
应筛选至少2场降雨量与项目设计降雨量下浮不超过10%,且与前一场降雨的降雨间隔大于设施设计排空时间的实际降雨,接入市政管网的溢流排水口或检查井处无排泄流量,或排泄流量应为经设施渗滤、沉淀等净化处理后的排泄流量,可判定项目达到设计要求
收藏
纠错
解析
12
[单选题]
1212、根据《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51345-2018,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及径流体积控制应采用设施径流体积控制规模核算、监测、模型模拟与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排水分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评价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下列关于排水分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评价的描述中与本评价标准不符的是哪一项。
A.
应采用模型模拟法进行评价,模拟计算排水分区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B.
模型应具有下垫面产汇流、管道汇流、源头减排设施等模拟功能
C.
模型建模应具有源头减排设施参数、管网拓扑与管渠缺陷、下垫面、地形,以及至少近10年的步长为1min或5min或1h的连续降雨监测数据
D.
模型参数的率定与验证,应选择至少1个典型的排水,在市政管网末端排放口及上游关键节点处设置流量计,与分区内的监测项目同步进行连续自动监测,获取至少0.5年的市政管网排放口"时间一流量"或泵站前池"时间---水位"序列监测数据
收藏
纠错
解析
13
[单选题]
1213、根据《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51345-2018,海绵城市建设效果应从项目建设与实施的有效性、能否实现海绵效应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与要求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下列考核评价指标中哪一项不属于考核内容。
A.
路面积水控制与内涝防治
B.
城市水体环境质量
C.
自然生态格局管控与水体生态性岸线保护
D.
地下水埋深变化趋势
收藏
纠错
解析
14
[单选题]
1214、根据《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51345-2018,海绵城市建设效果应从项目建设与实施的有效性、能否实现海绵效应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与要求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下列考核评价指标中哪一项不属于考核内容。
A.
路面积水控制与内涝防治
B.
城市水体环境质量
C.
自然生态格局管控与水体生态性岸线保护
D.
城市热岛效应缓解
收藏
纠错
解析
15
[单选题]
1215、根据《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51345-2018,海绵城市建设效果应从项目建设与实施的有效性、能否实现海绵效应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与要求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下列考核评价指标中哪一项不属于考核内容。
A.
路面积水控制与内涝防治
B.
城市水体环境质量
C.
自然生态格局管控与水体生态性岸线保护
D.
城市热岛效应缓解
收藏
纠错
解析
16
[单选题]
1216、根据《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51345-2018,海绵城市建设效果应从项目建设与实施的有效性、能否实现海绵效应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与要求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下列关于海绵城市建设评价内容与要求的考核内容的描述中与本标准不符的是哪一项。
A.
地下水埋深变化趋势为考核内容,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及径流体积控制为考查内容
B.
源头减排项目实施有效性为考核内容,地下水埋深变化趋势为考查内容
C.
路面积水控制与内涝防治为考核内容,地下水埋深变化趋势为考查内容
D.
城市水体环境质量为考核内容,地下水埋深变化趋势为考查内容
收藏
纠错
解析
17
[单选题]
1217、根据《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51345-2018,建筑小区项目实施有效性评价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要求,下列关于建筑小区项目实施有效性评价的描述中与本标准不符的是哪一项。
A.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及径流体积控制应按本标准的规定进行评价
B.
径流污染控制应采用设计施工资料查阅与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查看设施的设计构造、径流控制体积、排空时间、运行工况、植物配置等能否保证设施悬浮物(SS)去除能力达到设计要求
C.
径流峰值控制应采用设计施工、模型模拟评估资料查阅与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
D.
硬化地面率只需要采用设计施工资料查阅的方法进行评价即可
收藏
纠错
解析
18
[单选题]
1218、根据《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51345-2018,道路、停车场及广场项目实施有效性评价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要求,下列关于道路、停车场及广场项目实施有效性评价的描述中与本标准不符的是哪一项。
A.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及对应的径流体积控制应按本标准的规定进行评价
B.
径流污染、径流峰值控制应按本标准的规定进行评价
C.
道路排水行泄功能应采用设计施工资料查阅与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
D.
道路排水行泄功能只需要采用设计施工资料查阅的方法进行评价即可
收藏
纠错
解析
19
[单选题]
1219、根据《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51345-2018,路面积水控制与内涝防治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要求,下列关于路面积水控制与内涝防治的描述中与本标准不符的是哪一项。
A.
灰色设施和绿色设施的衔接应采用设计施工资料查阅与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
B.
路面积水控制应采用设计施工资料和摄像监测资料查阅的方法进行评价,应查阅设计施工资料,城市重要易涝点的道路边沟和低洼处排水的设计径流水深不应大于150cm
C.
路面积水控制应采用设计施工资料和摄像监测资料查阅的方法进行评价,应筛选最大1h降雨量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规定的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标准的降雨,分析该降雨下的摄像监测资料,城市重要易涝点的道路边沟处的径流水深不应大于15cm,且雨后退水时间不应大于30min
D.
路面积水控制应采用设计施工资料和摄像监测资料查阅的方法进行评价,应筛选最大1h降雨量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规定的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标准的降雨,分析该降雨下的摄像监测资料,城市重要易涝点的道路低洼处的径流水深不应大于15cm,且雨后退水时间不应大于30min
收藏
纠错
解析
20
[单选题]
1220、根据《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51345-2018,内涝防治应采用摄像监测资料查阅、现场观测与模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并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要求,下列关于内涝防治的描述中与本标准不符的是哪一项。
A.
模型应具有下垫面产汇流、管道汇流、地面漫流、河湖水系等模拟功能;模型建模应具有管网拓扑与管渠缺陷、下垫面、地形,以及重要易涝点积水监测数据和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下的最小时间段为5min总历时为1440min的设计雨型数据
B.
模型参数的率定与验证,应选择至少1个典型的排水分区,在重要易涝点设置摄像等监测设备,在市政管网末端排放口及上游关键节点处设置流量计,与分区内的监测项目同步进行连续自动监测,获取至少1年的重要易涝点积水范围、积水深度、退水时间摄像监测资料分析数据
C.
模拟分析对应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标准的设计暴雨下的地面积水范围、积水深度和退水时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D.
查阅至少近0.5年的实际暴雨下的摄像监测资料,当实际暴雨的最大1h降雨量不低于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标准时,分析重要易涝点的积水范围、积水深度、退水时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收藏
纠错
解析
21
[单选题]
1221、根据《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51345-2018,自然生态格局管控与水体生态性岸线保护应满足本标准的规定要求,下列关于自然生态格局管控与水体生态性岸线保护的描述中与本标准不符的是哪一项。
A.
自然生态格局管控应采用资料查阅和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应查阅城市总体规划与相关专项规划、城市蓝线绿线保护办法等制度文件,以及城市开发建设前及现状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图
B.
自然生态格局管控应采用资料查阅和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应现场检查自然山水格局、天然行洪通道、洪泛区和湿地、林地、草地等生态敏感区及蓝线绿线管控范围
C.
自然生态格局管控应采用资料查阅和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城市开发建设前后天然水域总面积允许减少,自然山水格局与自然地形地貌形成的排水分区可以改变,天然行洪通道、洪泛区和湿地等生态敏感区允许被侵占
D.
水体生态性岸线保护的评价,应查阅新建、改建、扩建城市水体项目的设计施工资料,明确生态性岸线的长度与占比。应现场检查生态性岸线实施情况
收藏
纠错
解析
22
[单选题]

1222、根据《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51345-2018,地下水埋深变化趋势应满足本标准的规定要求,下列关于地下水埋深变化趋势的描述中与本标准不符的是哪一项。

A.

应监测城市建成区地下水(潜水)水位变化情况,海绵城市建设前的监测数据应至少为近5年的地下水(潜水)水位,海绵城市建设后的监测数据应至少为1年的地下水(潜水)水位

B.

地下水(潜水)水位监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下水监测工程技术规范》GB/T 51040的规定

C.

应将海绵城市建设前建成区地下水(潜水)水位的年平均降幅Ah₁与建设后建成区地下水(潜水)水位的年平均降幅Ah₂进行比较,△h₂应大于△h;或海绵城市建设后建成区地下水(潜水)水位应下降

D.

当海绵城市建设后监测资料年数只有1年时,获取该年前1年与该年地下水(潜水)水位的差值4h₃,与4h₁比较,△h₃应小于4h₁,或海绵城市建设后建成区地下水(潜水)水位应上升

收藏
纠错
解析
23
[单选题]
1223、根据《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51345-2018,城市热岛效应缓解应满足本标准的规定要求,下列关于城市热鸟效应缓解的描述中与本标准不符的是哪一项。
A.
应监测城市建成区内与周边郊区的气温变化情况,气温监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空气温度和湿度》GB/T35226的规定
B.
海绵城市建设前的监测数据应至少为近5年的6月~9月日平均气温
C.
海绵城市建设后的监测数据应至少为1年的6月~9月日平均气温
D.
应将海绵城市建设前建成区与郊区日平均气温的差值AT₁与建成后建成区与郊区日平均气温的差值AT₂进行比较,△T₂应大于△T₁
收藏
纠错
解析
24
[单选题]
1224、根据《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51345-2018,下列关于海绵城市基本规定的描述中与本标准不符的是哪一项。
A.
海绵城市建设的评价应以城市建成区为评价对象,对建成区范围内的源头减排项目、排水分区及建成区整体的海绵效应进行评价
B.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的结果应为按排水分区为单元进行统计,达到本标准要求的城市建成区面积占城市建成区总面积的比例
C.
海绵城市建设的评价内容由考核内容和考查内容组成,达到本标准要求的城市建成区应满足所有考核内容的要求,考查内容也应进行评价且其结论影响评价结果的判定
D.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应对典型项目、管网、城市水体等进行监测,以不少于1年的连续监测数据为基础,结合现场检查、资料查阅和模型模拟进行综合评价
收藏
纠错
解析
25
[单选题]
1225、根据《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51345-2018,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及径流体积控制应采用设施径流体积控制规模核算、监测、模型模拟与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排水分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评价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下列关于排水分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评价的描述中与本评价标准不符的是哪一项。
A.
应采用模型模拟法进行评价,模拟计算排水分区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B.
模型应具有下垫面产汇流、管道汇流、源头减排设施等模拟功能
C.
模型建模应具有源头减排设施参数、管网拓扑与管渠缺陷、下垫面、地形,以及至少近1年的步长为1min或5min或1h的连续降雨监测数据
D.
模型参数的率定与验证,应选择至少1个典型的排水,在市政管网末端排放口及上游关键节点处设置流量计,与分区内的监测项目同步进行连续自动监测,获取至少1年的市政管网排放口"时间-流量"或泵站前池"时间-水位"序列监测数据
收藏
纠错
解析
26
[单选题]
1226、根据《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51345-2018,海绵城市建设效果应从项目建设与实施的有效性、能否实现海绵效应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与要求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下列关于海绵城市建设评价内容与要求的考核内容的描述中与本标准不符的是哪一项。
A.
自然生态格局管控应为考核内容
B.
城市热岛效应缓解应为考查内容
C.
地下水埋深变化趋势应为考核内容
D.
路面积水控制与内涝防治应为考核内容
收藏
纠错
解析
27
[单选题]
1227、根据《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51345-2018,建筑小区项目实施有效性评价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要求,下列关于建筑小区项目实施有效性评价的描述中与本标准不符的是哪一项。
A.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及径流体积控制应按本标准的规定进行评价
B.
新建项目的全部不透水下垫面宜有径流污染控制设施,改扩建项目有径流污染控制设施的不透水下垫面面积与不透水下垫面总面积的比值不宜小于20%
C.
径流峰值控制应采用设计施工、模型模拟评估资料查阅与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
D.
硬化地面率应采用设计施工资料查阅与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
收藏
纠错
解析
28
[单选题]
1228、根据《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51345-2018,路面积水控制与内涝防治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要求,下列关于路面积水控制与内涝防治的描述中与本标准不符的是哪一项。
A.
灰色设施和绿色设施的衔接应采用设计施工资料查阅与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
B.
路面积水控制应采用设计施工资料和摄像监测资料查阅的方法进行评价,应查阅设计施工资料,要求城市重要易涝点的道路边沟和低洼处排水的设计径流水深不应大于15cm
C.
路面积水控制应采用设计施工资料和摄像监测资料查阅的方法进行评价,应筛选最大1h降雨量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规定的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标准的降雨,分析该降雨下的摄像监测资料,要求城市重要易涝点的道路边沟处的径流水深不应大于15cm
D.
路面积水控制应采用设计施工资料和摄像监测资料查阅的方法进行评价,应筛选最大1h降雨量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规定的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标准的降雨,分析该降雨下的摄像监测资料,要求雨后退水时间不应大于60min
收藏
纠错
解析
29
[单选题]
1229、根据《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51345-2018,水体黑臭及水质监测评价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要求,下列关于水体黑臭及水质监测评价的描述中与本标准不符的是哪一项。
A.
水质评价指标的检测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污水水质标准检验方法》CJ/T 51的规定
B.
应沿水体每600m~1200m间距设置监测点,存在上游来水的河流水系,应在上游和下游断面设置监测点,且每个水体的监测点不应少于2个
C.
每1周~2周取样应至少1次,且降雨量等级不低于中雨的降雨结束后1d内应至少取样1次,连续测定1年;或在枯水期、丰水期应各至少连续监测40d,每天取样1次
D.
采样点应设置于水面下0.5m处,当水深不足0.5m时,应设置在水深的1/2处
收藏
纠错
解析
30
[单选题]
1230、根据《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51345-2018,下列关于海绵城市基本规定的描述中与本标准不符的是哪一项。
A.
海绵城市建设的评价应以城市建成区为评价对象,对建成区范围内的源头减排项目、排水分区及建成区整体的海绵效应进行评价
B.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应对典型项目、管网、城市水体等进行监测,以不少于0.5年的连续监测数据为基础,结合现场检查、资料查阅和模型模拟进行综合评价
C.
海绵城市建设的评价内容由考核内容和考查内容组成,达到本标准要求的城市建成区应满足所有考核内容的要求,考查内容应进行评价但结论不影响评价结果的判定
D.
对源头减排项目实施有效性的评价,应根据建设目标、技术措施等,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项目进行监测评价。每类典型项目应选择1个~2个监测项目,对接入市政管网、水体的溢流排水口或检查井处的排放水量、水质进行监测
收藏
纠错
解析
31
[单选题]
1231、根据《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51345-2018,路面积水控制与内涝防治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要求,下列关于路面积水控制与内涝防治的描述中与本标准不符的是哪一项(  )。
A.
灰色设施和绿色设施的衔接应采用设计施工资料查阅与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
B.
路面积水控制应采用设计施工资料和摄像监测资料查阅的方法进行评价,应查阅设计施工资料,城市重要易涝点的道路边沟和低洼处排水的设计径流水深不应大于15cm
C.
路面积水控制应采用设计施工资料和摄像监测资料查阅的方法进行评价,应筛选最大1h降雨量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规定的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标准的降雨,分析该降雨下的摄像监测资料,城市重要易涝点的道路边沟处的径流水深不应大于150cm
D.
路面积水控制应采用设计施工资料和摄像监测资料查阅的方法进行评价,应筛选最大1h降雨量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规定的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标准的降雨,分析该降雨下的摄像监测资料,城市重要易涝点的道路的雨后退水时间不应大于30min
收藏
纠错
解析
32
[单选题]
1232、根据《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51345-2018,下列关于海绵城市基本规定的描述中与本标准不符的是哪一项(  )。
A.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的结果应为按排水分区为单元进行统计,达到本标准要求的城市建成区面积占城市建成区总面积的比例
B.
海绵城市建设的评价内容由考核内容和考查内容组成,达到本标准要求的城市建成区应满足所有考核内容的要求,考查内容应进行评价但结论不影响评价结果的判定
C.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应对典型项目、管网、城市水体等进行监测,以不少于1个月的连续监测数据为基础,结合现场检查、资料查阅和模型模拟进行综合评价
D.
对源头减排项目实施有效性的评价,应根据建设目标、技术措施等,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项目进行监测评价。每类典型项目应选择1个~2个监测项目,对接入市政管网、水体的溢流排水口或检查井处的排放水量、水质进行监测
收藏
纠错
解析
33
[单选题]
1233、根据《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1,门的设计应符合本规范要求,下列关于门设计的描述中哪一项不符合本规范的要求。
A.
满足无障碍要求的门应可以被清晰辨认,并应保证方便开关和安全通过
B.
在无障碍通道上应使用旋转门
C.
满足无障碍要求的门不应设挡块和门槛,门口有高差时,高度不应大于15mm,并应以斜面过渡,斜面的纵向坡度不应大于1:10
D.
满足无障碍要求的双向开启的门应在可视高度部分安装观察窗,通视部分的下沿距地面高度不应大于850mm
收藏
纠错
解析
34
[单选题]
1234、根据《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1,门的设计应符合本规范要求,下列关于门设计的描述中哪一项不符合本规范的要求。
A.
在满足无障碍要求的手动门设计时,新建和扩建建筑的门开启后的通行净宽不应小于900mm,既有建筑改造或改建的门开启后的通行净宽不应小于800mm
B.
在满足无障碍要求的手动门设计时,平开门的门扇外侧和里侧均应设置扶手,扶手应保证单手握拳操作,操作部分距地面高度应为0.85m~1.00m
C.
在满足无障碍要求的手动门设计时,除防火门外,门开启所需的力度不应大于25N
D.
满足无障碍要求的安装有闭门器的门,从闭门器最大受控角度到完全关闭前10°的闭门时间不应小于1s
收藏
纠错
解析
35
[单选题]
1235、根据《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1,门的设计应符合本规范要求,下列关于门设计的描述中哪一项不符合本规范的要求。
A.
满足无障碍要求的自动门,开启后的通行净宽不应小于1.00m
B.
满足无障碍要求的自动门,当设置手动启闭装置时,可操作部件的中心距地面高度应为1.5m~1.8m
C.
全玻璃门应选用安全玻璃或采取防护措施,并应采取醒目的防撞提示措施
D.
全玻璃门开启扇左右两侧为玻璃隔断时,门应与玻璃隔断在视觉上显著区分开,玻璃隔断并应采取醒目的防撞提示措施
收藏
纠错
解析
36
[单选题]
1236、根据《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1,无障碍电梯的候梯厅设计应符合本规范要求,下列关于无障碍电梯的候梯厅设计的描述中哪一项不符合本规范的要求。
A.
电梯门前应设直径不小于1.50m的轮椅回转空间,公共建筑的候梯厅深度不应小于1.80m
B.
呼叫按钮的中心距地面高度应为1.5m~1.8m,且距内转角处侧墙距离不应小于400mm,按钮应设置盲文标志
C.
呼叫按钮前应设置提示盲道
D.
应设置电梯运行显示装置和抵达音响
收藏
纠错
解析
37
[单选题]
1237、根据《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1,升降平台应符合本规范要求,下列关于升降平台的描述中哪一项不符合本规范的要求。
A.
升降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1.20m,宽度不应小于900mm
B.
升降平台应设扶手、安全挡板和呼叫控制按钮,呼叫控制按钮的高度应符合本规范第2.6.1条的有关规定
C.
升降平台应采用防止误入的安全防护措施
D.
升降平台的传送装置不需要设置安全防护装置
收藏
纠错
解析
38
[单选题]
1238、根据《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1,下列关于无障碍电梯设计的描述中,哪一项与本规范不符。
A.
公共建筑内设有电梯时,至少应设置1部无障碍电梯
B.
无障碍电梯的轿厢的规格应依据建筑类型和使用要求选用
C.
满足乘轮椅者使用的最小轿厢规格,深度不应小于1.40m,宽度不应小于1.10m。同时满足乘轮椅者使用和容纳担架的轿厢,如采用宽轿厢,深度不应小于1.50m,宽度不应小于1.60 m;如采用深轿厢,深度不应小于2.10m,宽度不应小于1.10m
D.
轿厢内部设施不需要考虑无障碍要求
收藏
纠错
解析
39
[单选题]
1239、根据《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1,下列关于楼梯和台阶设计的描述中,哪一项与本规范不符。
A.
视觉障碍者主要使用的楼梯和台阶,距踏步起点和终点250mm~300mm处应设置提示盲道,提示盲道的长度应与梯段的宽度相对应
B.
视觉障碍者主要使用的楼梯和台阶,上行和下行的第一阶踏步应在颜色或材质上与平台有明显区别
C.
视觉障碍者主要使用的楼梯和台阶,应采用无踢面和直角形突缘的踏步;踏步防滑条、警示条等附着物均可以突出踏面
D.
行动障碍者和视觉障碍者主要使用的三级及三级以上的台阶和楼梯应在两侧设置扶手
收藏
纠错
解析
40
[单选题]
1240、根据《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1,下列关于扶手设计的描述中,哪一项与本规范不符。
A.
满足无障碍要求的单层扶手的高度应为850mm~900mm
B.
满足无障碍要求的扶手设置成双层扶手时,上层扶手高度应为850mm~900mm,下层扶手高度应为650mm~700mm
C.
行动障碍者和视觉障碍者主要使用的楼梯、台阶和轮椅坡道的扶手在全长范围内不需要连贯
D.
扶手应与背景有明显的颜色或亮度对比
收藏
纠错
解析
41
[单选题]
1241、根据《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1,下列关于缘石坡道设计的描述中,哪一项与本规范不符。
A.
各种路口、出入口和人行横道处,有高差时应设置缘石坡道
B.
缘石坡道的坡口与车行道之间可以有高差
C.
缘石坡道距坡道下口路缘石250mm~300mm处应设置提示盲道,提示盲道的长度应与缘石坡道的宽度相对应
D.
缘石坡道顶端处应留有过渡空间,过渡空间的宽度不应小于900mm
收藏
纠错
解析
42
[单选题]
1242、根据《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1,下列关于缘石坡道设计的描述中,哪一项与本规范不符。
A.
设计缘石坡道的坡度时,全宽式单面坡缘石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20,其他形式缘石坡道的正面和侧面的坡度不应大于1:12
B.
设计缘石坡道的宽度时,全宽式单面坡缘石坡道的坡道宽度应与人行道宽度相同
C.
设计缘石坡道的宽度时,三面坡缘石坡道的正面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0m,其他形式的缘石坡道的坡口宽度均不应小于1.50m
D.
缘石坡道上下坡处应设置雨水算子。设置阻车桩时,阻车桩的净间距不应小于900mm
收藏
纠错
解析
43
[单选题]
1243、根据《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1,下列关于盲道设计的描述中,哪一项与本规范不符。
A.
盲道的铺设应保证视觉障碍者安全行走和辨别方向
B.
盲道铺设应避开障碍物,任何设施不得占用盲道
C.
需要安全警示和提示处应设置提示肓道,其长度应与需安全警示和提示的范围相对应。行进盲道的起点、终点、转弯处,应设置提示盲道,其宽度不应小于300mm,且不应小于行进盲道的宽度
D.
盲道应与相邻人行道铺面的颜色或材质保持一致
收藏
纠错
解析
44
[单选题]
1244、根据《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1,下列关于无障碍设施施工验收和维护的描述中,哪一项与本规范不符。
A.
工程竣工验收时,由施工单位组织对无障碍设施的系统性进行检查验收
B.
工程验收时,应对无障碍设施的地面防滑性能、扶手和安全抓杆的受力性能进行验收
C.
对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的无障碍设施应明确维护责任人
D.
维护责任人应定期对无障碍设施进行检查,确保其符合安全性、功能性和系统性要求
收藏
纠错
解析
45
[单选题]
1245、根据《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1,下列关于无障碍信息交流设施的描述中,哪一项与本规范不符。
A.
无障碍标识应纳入室内外环境的标识系统,应连续并清楚地指明无障碍设施的位置和方向
B.
无障碍标志的安装位置和高度应保证从站立和座位的视觉角度都能够看见,并且不应被其他任何物品遮挡
C.
无障碍设施处不需要设置无障碍标识
D.
对需要安全警示处,应同时提供包括视觉标识和听觉标识的警示标识
收藏
纠错
解析
46
[单选题]
1246、根据《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1,下列关于无障碍信息交流设施的描述中,哪一项与本规范不符。
A.
语音信息密集的公共场所和以声音为主要传播手段的公共服务应提供文字信息的辅助服务
B.
在以视觉信息为主的公共服务中,不需要提供听觉信息的辅助服务
C.
公共场所中的网络通信设备部件应符合相应规定,如:每1组公用电话中,应至少设1部低位电话,听筒线长度不应小于600mm;应至少设1部电话具备免提对话、音量放大和助听耦合的功能
D.
公共场所中的网络通信设备部件应符合相应规定,如:每1组个人自助终端中,应至少设1部低位个人自助终端;应至少设1部具备视觉和听觉两种信息传递方式的个人自助终端
收藏
纠错
解析
47
[单选题]
1247、根据《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1,无障碍信息交流设施设计时,过街音响提示装置应符合本规范规定,下列哪一项与本规范不符。
A.
应保证视觉障碍者的通行安全,且有利于辨别方向
B.
应在主要商业街、步行街和视觉障碍者集中区域周边道路的人行横道设置
C.
应结合人行横道信号灯统一设置;应避免产生噪声污染
D.
不应设置开关功能
收藏
纠错
解析
48
[单选题]
1248、根据《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1,下列关于无障碍服务设施一般规定的描述中,哪一项与本规范不符。
A.
通往无障碍服务设施的通道应为无障碍通道
B.
具有内部使用空间的无障碍服务设施的入口和室内空间应方便乘轮椅者进入和使用,内部应设轮椅回转空间,轮椅需要通行的区域通行净宽不应小于900mm
C.
具有内部使用空间的无障碍服务设施的门在紧急情况下应能从外面打开
D.
具有内部使用空间的无障碍服务设施不需要设置易于识别和使用的救助呼叫装置
收藏
纠错
解析
49
[单选题]
1249、根据《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1,门的设计应符合本规范要求,下列关于门设计的描述中哪一项不符合本规范的要求。
A.
满足无障碍要求的门应可以被清晰辨认,并应保证方便开关和安全通过
B.
在无障碍通道上不应使用旋转门
C.
满足无障碍要求的门不应设挡块和门槛,门口有高差时,高度不应大于15mm,并应以斜面过渡,斜面的纵向坡度不应大于1:10
D.
满足无障碍要求的双向开启的门应在可视高度部分安装观察窗,通视部分的下沿距地面高度不应大于1200mm
收藏
纠错
解析
50
[单选题]
1250、根据《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1,门的设计应符合本规范要求,下列关于门设计的描述中哪一项不符合本规范的要求。
A.
在满足无障碍要求的手动门设计时,新建和扩建建筑的门开启后的通行净宽不应小于900mm,既有建筑改造或改建的门开启后的通行净宽不应小于800mm
B.
在满足无障碍要求的手动门设计时,平开门的门扇外侧和里侧均应设置扶手,扶手应保证单手握拳操作,操作部分距地面高度应为1.0m~1.2m
C.
在满足无障碍要求的手动门设计时,除防火门外,门开启所需的力度不应大于25N
D.
满足无障碍要求的安装有闭门器的门,从闭门器最大受控角度到完全关闭前10°的闭门时间不应小于3s
收藏
纠错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