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营养教育第1部分
单选题: 26多选题: 24总题量: 50
1
[单选题]
食品腐败变质的最主要因素是()。
A.
遗传因素
B.
食品因素
C.
环境因素
D.
微生物因素
收藏
纠错
解析
2
[单选题]
下列环境因素与食品腐败变质无关的是()。
A.
红外线
B.
氧气
C.
温度
D.
湿度
收藏
纠错
解析
3
[单选题]
冷藏保存时,在0℃左右,鲜肉可保存()。
A.
1~2天
B.
1~2周
C.
3~4天
D.
3~4周
收藏
纠错
解析
4
[单选题]
食品加热至()℃以上属于热处理。
A.
100
B.
80
C.
60
D.
40
收藏
纠错
解析
5
[单选题]
食品热处理最常用的温度是()℃。
A.
100
B.
80
C.
60
D.
40
收藏
纠错
解析
6
[单选题]
盐腌保藏食品使用的食盐浓度应达到()以上。
A.
20%
B.
15%
C.
10%
D.
5%
收藏
纠错
解析
7
[单选题]
酸渍保藏食品使用的醋酸浓度应达到()以上。
A.
1.9%
B.
1.8%
C.
1.7%
D.
1.6%
收藏
纠错
解析
8
[单选题]
食品腐败变质的性质和程度一般采用感官、理化和()等方面加以鉴别。
A.
食品性质
B.
货架时间
C.
微生物
D.
加工方式
收藏
纠错
解析
9
[单选题]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发生腐败变质以()指标最为敏感。
A.
物理
B.
感官
C.
化学
D.
微生物
收藏
纠错
解析
10
[单选题]
有刺激性的“哈喇”味是()特有的气味。
A.
蔬菜腐烂
B.
蛋白质变质
C.
碳水化合物变质
D.
脂肪酸败
收藏
纠错
解析
11
[单选题]
鉴别鱼肉类食品蛋白质腐败变质的主要理化指标是()。
A.
B.
过氧化物值
C.
酸价
D.
挥发性盐基总氮
收藏
纠错
解析
12
[单选题]
大肠菌群最可能数是指在()g食品中大肠菌群可能存在的数量。
A.
1000
B.
100
C.
50
D.
10
收藏
纠错
解析
13
[单选题]
食品中检出()可反应食品被粪便污染的程度。
A.
副溶血性弧菌
B.
布氏杆菌
C.
大肠杆菌
D.
伤寒杆菌
收藏
纠错
解析
14
[单选题]
水俣病是由于长期摄入被()污染的食物引起的中毒。
A.
甲基汞
B.
C.
D.
金属汞
收藏
纠错
解析
15
[单选题]
我国第一个膳食指南是()年制定的。
A.
1979
B.
1989
C.
1992
D.
1995
收藏
纠错
解析
16
[单选题]
现行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是中国营养学会()年正式公布的。
A.
2022
B.
2016
C.
2008
D.
2005
收藏
纠错
解析
17
[单选题]
鱼类的主要卫生问题是()。
A.
生虫
B.
蛋白质腐败
C.
发霉
D.
脂肪酸败
收藏
纠错
解析
18
[单选题]
肉及肉制品发生腐败变质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微生物污染
B.
农药残留
C.
环境因素
D.
加工方法粗糙
收藏
纠错
解析
19
[单选题]
菌落总数的食品卫生学意义为()。
A.
食品清洁状态和耐贮藏程度的指标
B.
食品被粪便污染的指标
C.
肠道致病菌污染的指标
D.
食品腐败变质的指标
收藏
纠错
解析
20
[单选题]
食品的污染按其性质可分为生物性污染、()和物理性污染。
A.
细菌污染
B.
食品添加剂污染
C.
化学性污染
D.
有毒重金属污染
收藏
纠错
解析
21
[单选题]
大肠菌群可作为()污染食品的指示菌。
A.
杂菌
B.
酵母菌
C.
肠道致病菌
D.
霉菌
收藏
纠错
解析
22
[单选题]
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定一般采用感官、物理、化学和()四个方面的指标。
A.
货架时间
B.
加工方式
C.
微生物
D.
食品性质
收藏
纠错
解析
23
[单选题]
冷藏保存时,在0℃左右,鲜鱼和鲜奶能保存()。
A.
1~2天
B.
3~4天
C.
1周
D.
2周
收藏
纠错
解析
24
[单选题]
科普文章的准确性不包括()。
A.
概念准确
B.
字数准确
C.
数据准确
D.
事实准确
收藏
纠错
解析
25
[单选题]
下列关于大众传播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A.
信息公开
B.
传播对象不确定
C.
信息扩散迅速而广泛
D.
信息反馈速度缓慢且缺乏自发性
收藏
纠错
解析
26
[单选题]
()℃是食品冷藏的最佳温度,大多数细菌不能在此温度繁殖和生长。
A.
0~10
B.
0~8
C.
2~8
D.
0~4
收藏
纠错
解析
27
[多选题]
营养教育的对象有()。
A.
社区
B.
个体
C.
政府和传媒层
D.
各类组织机构
E.
临床营养工作的对象
收藏
纠错
解析
28
[多选题]
营养工作者为了能够胜任工作,需要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包括()。
A.
具有传播营养知识的能力
B.
掌握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食品学、预防医学、卫生经济学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
C.
了解社会、经济、有关政策以及文化因素对膳食营养状况的影响
D.
具有社会心理学、认知、教育以及行为科学的基础
E.
具有法律法规的专业理论知识
收藏
纠错
解析
29
[多选题]
营养教育中常用的人际传播形式包括()。
A.
培训
B.
讲座
C.
个别劝导
D.
小组活动
E.
咨询
收藏
纠错
解析
30
[多选题]
塑料、合成橡胶、化纤等食品容器或包装材料的安全性问题主要来源于()。
A.
低分子降解产物
B.
未聚合的游离单体和聚合不充分的低聚合物
C.
添加剂或加工助剂残留
D.
有害重金属的溶出
E.
微生物的污染
收藏
纠错
解析
31
[多选题]
影响食品被容器和包装材料污染的因素包括()。
A.
温度
B.
食品本身的性质
C.
湿度
D.
时间
E.
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的理化性质和完整性
收藏
纠错
解析
32
[多选题]
食品中农药残留的主要来源有()。
A.
食品加工过程污染
B.
施用农药对农作物的直接污染
C.
通过食品链污染
D.
“三废”污染
E.
食品烹调过程
收藏
纠错
解析
33
[多选题]
下列关于家庭贮存食物的安全指导,正确的有()。
A.
酸渍是指用醋酸或食醋浸泡食品,其醋酸浓度应达到1.7%以上
B.
食品冷藏应注意“急冻缓化”
C.
吃剩的食品一定要冷藏,因冷藏能完全阻止食品的腐败变质
D.
盐腌保藏食品使用的食盐浓度应达到10%以上
E.
食品加热至60℃以上即属于热处理
收藏
纠错
解析
34
[多选题]
鉴别油脂和富含脂肪的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理化指标是()。
A.
B.
过氧化物值
C.
酸价
D.
挥发性盐基总氮
E.
收藏
纠错
解析
35
[多选题]
气味产生是由于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分解,产生了大量具有特殊气味的()分解产物。
A.
吲哚
B.
胺类
C.
硫醇
D.
硫化氢
E.
粪臭素
收藏
纠错
解析
36
[多选题]
大肠菌群包括()。
A.
肠杆菌属
B.
埃希氏菌属
C.
葡萄球菌属
D.
柠檬酸杆菌属
E.
克雷伯菌属
收藏
纠错
解析
37
[多选题]
食品卫生理化指标中常用的重金属指标主要有()。
A.
B.
C.
D.
E.
收藏
纠错
解析
38
[多选题]
食品的铅污染主要来源于()。
A.
含铅农药
B.
食品容器
C.
工业三废和汽油燃烧
D.
食品包装材料
E.
含铅食品添加剂或加工助剂
收藏
纠错
解析
39
[多选题]
铅中毒对机体的()等损伤尤为明显。
A.
神经系统
B.
呼吸系统
C.
生殖系统
D.
造血系统
E.
肾脏
收藏
纠错
解析
40
[多选题]
下列关于砷毒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有机砷毒性大于无机砷
B.
三价砷毒性大于五价砷
C.
无机砷毒性大于有机砷
D.
五价砷毒性大于三价砷
E.
无机砷还有一定的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收藏
纠错
解析
41
[多选题]
甲基汞引起的毒性包括()。
A.
胚胎毒性
B.
急性毒性
C.
致畸毒性
D.
慢性毒性
E.
致癌作用
收藏
纠错
解析
42
[多选题]
下列关于食品抽样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食品均一性越好,抽样误差越小
B.
抽样量越大,误差越小
C.
抽样随机性越好,误差越小
D.
抽样量越大,误差越大
E.
食品均一性越好,抽样误差越大
收藏
纠错
解析
43
[多选题]
下列关于大众传播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信息反馈速度缓慢且缺乏自发性
B.
信息公开
C.
信息扩散迅速而广泛
D.
传播对象不确定
E.
传播是双向的
收藏
纠错
解析
44
[多选题]
大众传播是营养教育者常利用的媒介与工具,其中大众媒介选择的原则包括()。
A.
可及性
B.
保证效果
C.
速度快
D.
针对性
E.
经济性
收藏
纠错
解析
45
[多选题]
在营养宣教中,可运用的语言表达技巧有()。
A.
现身说法
B.
美化法
C.
假借法
D.
丑化法
E.
隐喻法
收藏
纠错
解析
46
[多选题]
医学科普作品应该具有的基本要求包括()。
A.
通俗性
B.
科学性
C.
艺术性
D.
思想性
E.
实用性
收藏
纠错
解析
47
[多选题]
医学科普作品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方面。
A.
全面
B.
真实
C.
成熟
D.
准确
E.
先进
收藏
纠错
解析
48
[多选题]
科普文章的准确性包括()。
A.
事实要准
B.
概念要准
C.
数据要准
D.
字数要准
E.
语言要准
收藏
纠错
解析
49
[多选题]
医学科普文章的思想性可体现在()方面。
A.
有积极向上的形式
B.
文章反映的科学
C.
适合读者对象阅读
D.
为社会发展服务
E.
体现为读者健康服务
收藏
纠错
解析
50
[多选题]
下列关于食品卫生和食品安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食品中菌落总数可反映食品被粪便污染的程度
B.
食品中大肠菌群最可能数是食品清洁状态的标志
C.
食品“绝对安全”“无污染”等实际上是难以做到的,也是不必要的
D.
食品中铅的污染可来源于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
收藏
纠错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