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2部分
多选题: 13总题量: 13
1
[多选题]
从1953年开始,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有系统的社会主义改造。当时中国之所以要着力进行和可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因为
A.
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富强的首要条件
B.
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C.
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D.
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收藏
纠错
解析
2
[多选题]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逐步实现
A.
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收藏
纠错
解析
3
[多选题]
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包括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及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在以下逐步过渡的方式中,在性质上属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形式是
A.
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B.
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C.
农业初级社
D.
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收藏
纠错
解析
4
[多选题]
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创造的国家资本主义具体形式有
A.
加工订货
B.
统购包销
C.
经销代销
D.
公私合营
收藏
纠错
解析
5
[多选题]
20世纪5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咸,标志着
A.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
B.
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
我国步入了社会主义改革时期
D.
我国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收藏
纠错
解析
6
[多选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A.
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B.
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C.
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D.
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收藏
纠错
解析
7
[多选题]
毛泽东提出,处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应坚持的方针是
A.
长期共存
B.
互相监督
C.
肝胆相照
D.
荣辱与共
收藏
纠错
解析
8
[多选题]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制定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执政党建设的方针政策,指出
A.
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
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C.
在经济建设上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D.
在政治建设上,提出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使党和政府的活动做到“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
收藏
纠错
解析
9
[多选题]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后改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阐明社会主义社会的重大理论问题,其主要内容有
A.
提出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B.
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
C.
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
提出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收藏
纠错
解析
10
[多选题]
毛泽东在1957年2月所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以往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这里所说的“不同的”“情况”是指
A.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反映在政治上可以划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B.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又相适应又相矛盾”
C.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相适应的一面是基本方面
D.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相矛盾的一面是非基本方面
收藏
纠错
解析
11
[多选题]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阐明社会主义社会的重大理论问题。毛泽东提出,必须区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用民主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毛泽东提出的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具体方针主要有
A.
在政治思想领域,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
B.
在物质利益、分配方面,实行按劳分配与适当兼顾相结合的方针
C.
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D.
对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收藏
纠错
解析
12
[多选题]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第2758号决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代表。这是世界公道正义的胜利,也是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胜利。其重大意义包括
A.
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在联合国有了真正代表
B.
联合国的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得到切实增强
C.
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格局得到极大巩固和发展
D.
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力量得到空前壮大
收藏
纠错
解析
13
[多选题]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夕,党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一切剥削制度
A.
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B.
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
C.
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D.
向世界庄严宣告,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收藏
纠错
解析
答题卡
重做
多选题(13题)